非營利組織財務資訊的公開報導:美國經驗與其意涵
鄭惠文、彭文賢
公民引領之政府績效管理:初探性模式建構
胡龍騰
二代健保保費改革方案預評估--民眾與菁英對改革方案之認知與偏好的比較
林昭吟、陳敦源、劉宜君、蕭乃沂
Ownership, competition, Management and Labour in Public Enterprises Transition: Literature Review
周美香、鄭國泰
民主與節制
許國賢
多元社會下地方公眾發展認知與共識策略之研究-以高雄市為例
馬群傑、汪明生、王文誠、陳建寧
公共參與式地理資訊系統之初探性研究:我國地方政府GIS網站評估
李仲彬
政府部門推動知識管理之關鍵因素探討
朱斌妤、黎家銘、吳岱儒
全球治理在公共政策理論發展之擴充
吳得源
德國與荷蘭的政治經濟改革:深度統合治理模型分析
藍於琛
公共網絡的管理與績效評估之探討
劉宜君
官僚回應性與內部顧客關係管理:台北市政府市長信箱個案研究
敦源、黃東益、蕭乃沂、郭思禹
臺灣表演藝術非營利組織之行銷關係研究
邢瑜
從政策論證模式觀點對我國與西方古代論辯之比較研究
胡滌生、魯炳炎
都市計畫審議機制之制度分析:以台中市為例
王光旭
政黨組織變革與組織定位調整之研究─以中國國民黨為案例
陳政忠、陳振祥、黃旭男
組織中戀情關係之理論探討:研究命題與整合性分析架構之建立
黃煥榮
為公共選擇辯護:論公共選擇理論與「公共性」議題在行政學中的相容性
陳敦源
經濟誘因與地方發展─美國經驗及其對台灣的啟示
張育哲
我國反盜版政策之倫理決策模式研究
劉祥得
台灣農業金融改革與社會運動:「以一一二三與農共生」運動為例
林御翔
論直轄市與縣市公投合併升格
立法監督對於消費者權益之影響:以SARS防疫期間消保行政機關查察口罩為例
許耿銘
政府服務委託外包的理論與實務:臺灣經驗
莫永榮
網際審議式民主之實現與現實:以我國地方政府網際公共論壇為例
羅晉
地方政府間建立策略性夥伴關係之研究:以臺北市及其鄰近縣市為例
江岷欽、孫本初、劉坤億
地方治理與地方政府現代化:21世紀英國地方層次的變革
朱鎮明
新基因學的治理與政策議題:以基因檢測科技發展為例
賴沅暉
基層官僚人員裁量行為之初探:以台北市區公所組織為例
曾冠球
消防人員對九二一震災消防搶救時序之認知研究
林元祥、許志敏、邱益瑞
中華電信民營化後之法制變革及其成效評估
林淑馨
析論公用事業民營化之管制治理:加強管制能力
鄭國泰
警察形象認知及行銷策略之研究
王淑慧
市民導向的政策形成過程模式之研究:以台北市竊盜防治政策為例
吳進宗
台北市政府防災組織與功能研究:納莉風災的省思
丘昌泰、楊永年、趙家民、鄭問堂、楊聿儒
財政壓力下地方政府的預算決策與調適行為之研究
張四明
英國柴契爾政府改革背景與理念的探索
劉坤億
中央與地方財政法制:立法委員觀點之分析
魯炳炎
生物醫學科技發展下的治理機制變遷:以胚胎幹細胞研究之發展為例
建立市民導向的社區參與制度:北市經驗之評析
丘昌泰、洪鴻智、陳金貴
績效制度設計的資訊問題:訊號、機制設計與代理
郵政事業改革對普及服務供給影響之研究
非營利組織的管理教育與訓練規劃
孫煒
地方政治預算循環之實證研究:以台灣省縣市長選舉為例
傅彥凱
世界先進國家電信相關管制機關獨立性之研究
李創明
基層行政機關服務品質之研究:衡量構面的提出
陳偉華
危機事件中政府首長的形象修復策略與媒體呈現的評價:以台北市長馬英九處理「納莉風災」危機為例
林幼唯